从新榜的《2017 年中国微信 500 强年报》中,我们不难发现:
1. 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平均阅读数下降 24.1%,优胜劣汰愈发明显;
2. 原创和转载/分享的账号比例约为 1:1,再小的个体也能找到非自身的品牌传播途径;
3. 小程序与公众号关联呈明显上升趋势,其中涉及交易的小程序约占总数的1/3,成为公众号名副其实的变现渠道;
4. 公众号迁移催生了流量资源的整合和交易,整体迁移比例为 2.2%;其中有 77.8% 的公众号迁移后主体发生了变更;
5. 全平台化趋势明显,500 强公众号在今日头条、百家号和企鹅号的开通率平均为 46%,接近半数。
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微信公众平台,这对于内容创业者而言,已然成为红海。2017 年的大事件也让我们清晰地看见它的迭代路径,这个时代已经从互联网的下半场,已经转战到新媒体的下半场。
2、竞争的加剧,迫使淘宝做出改变
这两年来,能够明显的发现,淘宝从以前的网站推广、返利推广逐渐拓展内容营销、多样化营销。淘宝对于内容上的注重加强了很多。原本都不怎么过问的微淘,重新放在了手机淘宝的重要位置,开设了淘宝头条栏目,放在了非常显眼的位置,还增加了有好货的产品推荐等栏目。随着直播的发展,淘宝也开放了自己的直播平台,让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卖家在淘宝直播宣传产品。
还有去年阿里巴巴成为新浪微博的第二大股东。淘宝的账号跟微博账号可以互联关联,卖家们可以直接把店铺分享到微博里。微博本身就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,能够积淀用户,卖家们可以发布产品信息的微博,让粉丝到自己店铺里购买。
近期“新零售”又甚嚣尘上,a股里阿里巴巴投资的三江购物连续好几个涨停板。
2018淘宝运营该如何做?买家用户的增加变缓,卖家用户的增加,打破了原有淘宝市场的平衡,为此淘宝也做出了不少的规则调整。原本属于天猫豆腐块的位置,现在成了直通车广告位,之前电脑端一个页面里只有13个直通车位置,现在变成二十多个,原本新品有2周的扶持时间,现在只有2天了,千人千面前两年还只是对一些类目有一定的效果,现在几乎大部分的类目都开启了。设置了层级,不同层级的卖家,有不同的流量限制。
淘宝一方面要应对其他平台的竞争,一方面要合理分配流量,应对卖家的增多。
看目前淘宝在做的调整,针对买家,一方面是提升内容的占比,这点是为了吸引住用户,另一方面是推荐更加符合用户的宝贝,提升用户的购买体验。
针对卖家,把免费流量打散,不在均匀的分配,而是把更多的流量分给转化高的店铺,转化低的店铺分配极少的流量,让好的店铺更具有竞争力,让不好的店铺逐步的退出。以此来动态的调价卖家的数量,让有运营能力的卖家愿意留在淘宝,运营能力差的卖家逐步的退出淘宝。这也直接导致了一大批人说淘宝越来越难做了。